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活

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如何变革?

时间:2019-11-17 12:47    来源:搜狐  

  

 

  张志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这本书中说,从18世纪至今的300余年,人类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了自动化、电气化、信息化的改造。人工智能的社会意义将超越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特定的信息技术,甚至极有可能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我个人认为,如果说人类在这300年中完成了自动化、电气化、信息化的改造,下一次工业革命将会实现人类社会的智能化改造。可以说,人类将进入智能时代。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如何变革?个人有以下的9点思考。

  

 

  一、教育的人文性:教育的价值转型

  这几年我一直在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人文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的学习离不开集体的方式,离不开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讲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知识重要,育人更重要。这里不是讲知识本身的教育,教育不是在直接传授知识上下功夫,知识本身和学生获得能力更重要。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主郝景方认为,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

  李开复讲,只有人的精神个性,才是人工智能时代里人类的真正价值。

  我个人认为,在未来人工智能中心的舞台上,知识教育本身,将让位于情感、创新于价值。

  近期参加“明远教育奖”的颁奖典礼活动,“明远教育奖”海外类颁奖授予了两位国外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没有到现场,但是他有一个视频讲话。他说我是研究人类智能的,希望人类的智能和认知整合起来。

  但他近20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重大问题,人类如何运用智能?他说,德国两个伟大的语言天赋者,一个是歌德,用自己的语言天赋,写出了伟大的诗歌;一个是纳粹分子戈博尔,用他的语言天赋去播撒仇恨。

  我们说善是人类的最高的学问,是人类教育的终极价值。也就是说,人的德性和价值观将成为终极价值和最高学问。所以,习惯铸就人格,德性开启未来。

  

 

  二、人类教育发展的特征:教育的全域性越来越明显

  教育的边界在消减和重构。在2015年的国际交流信息化大会上,总书记讲,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育所干预的方式,是不是只是在学校教育时空里呢?不是的。人类正在迎来一个全域教育时代。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等四个轨道上跑同一辆车,跑道的是同一个“车”——学生。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围墙正在被“推倒”,学校教育的形态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功能去中心化,传递教育的重任是不是只由学校来完成呢?学校正在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哪里是教育时空?哪里是社会生活的时空?整个教育实施的空间在社区化。

  资源供给逐步开放化、共享化,教育逐步迎来全域教育的时代,我们也讲遇到的一些问题:第一,教育的四个轨道如何并轨?全域教育时代如何发展?线上线下教育如何融合?第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协同?第三,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如何衔接?第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如何共治?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四个轨道上不知所措。

  三、人类教育的极致性:从封闭的教师个体教学走向开放集智化教学

  温伯格曾经说过,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面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

  这个忠告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人工智能手段奖重构教育的人力资源配制方式,实现从传统的教师向个体化教学转型。

  教育的分工合作。人类社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实际上,人类不断地依靠技术来实现人类的社会化分工的高度优化。但在教育领域,我们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教育方式,是个体个人的教育方式在占领教师教学的舞台。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实现人类教育资源的重组,就是集资化教学,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重组。

  个人在学校里提出一个问题:首席学科教师。他应该负责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开发。当然需要团队参与,每一个老师都是设计者之一,但首席是主导,他主导学校的课程改革、课程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案。每一个团队在进行集体化教学中,要有集资化教学的思想。

  开放校内外的人力资源交流,校外高水平课程资源的引进,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是必然。重组人力资源教学,在一些改革当中已经看到,这个时代已经到来。

  

 

  四、教育的自组织性: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学习共同体

  从进化形式看,组织可以分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需结构,就是自组织。

  青岛二中孙先亮校长有一个分享,青岛二中搞“互联网+教学改革”。青岛二中校长跟我说,我们的学生不到校外辅导班接受培训了,因为学校已经创造了一个资源无边界、学习全时空的“互联网+”教学体系。

  他用一年时间做了26282节“互联网+教学”的课,录制了微视频2923个,在网上回答了1327672次的答疑。一个物理老师对物理学科的经典知识进行视频讲解,通过视频重点讲述物理学科知识,经典问题经过两年积累就可自动推送,一个个人的自动化教学体系就建立了。

  这些越来越有自主的特性。所以,我们要加强学校教育的自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教学组织细胞的转型,从教学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工业革命时期,为了有效传递知识,人类创造了班级授课制,这是学校运行的细胞。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需要进行重构,把服务于教师讲授指示的教学型组织,转变为自组织的学习型组织。

  要加大三大共同体建设。一是学校共同体,新班级建设。二是学习共同体,学习的自由自主社团建设。三是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专业组织建设。

  五、教育的个性化:课程供给的定制化

  大家都在说同质化的教育,这个同质化是通过六个机制来实现的,即统一的课程、教材、备课、作业、考试、评价。但对于育人,我们必须要回到每一个个体上。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价值,已经无法靠传统的同质化教育来实现了。李开复讲,人工智能时代,尝试化的、重复性的、仅靠技艺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机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机能,今后一定由机器来完成。那些最能体现综合素质的技能,包括人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艺术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有生活经验即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的情感,包括爱恨、热情、冷漠等,以及人互动的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与学习的技能,但这些技能都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定制化培养,不可能从传统的“批量”中获取。

  所以,课程供给方式的变革叫“去同质化”。未来课程的供给,从学生围绕着统一课程来转到学校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配制资源。课程供给的方式也从统一批发式到个人定制。但我们讲转型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调整结构。

  教师职业将发生重大的变革,老师在未来的定制化课程时代,首先要分析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发展的独特性,才能够供给学生所需要的课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师的专业定位会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师和课程资源的供给者。

  

 

  六、教育的综合化:课程组织从分科走向综合

  佐藤学先生在他的《教育方法学》中说,课程内容有两个逻辑:一个是以学科为单位编制,另一个是特定主题。我们现在学科逻辑过于强大,活动逻辑、主题逻辑过于微小,或者说微不足道。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育的价值转型后,课程供给的组织形态要变化。去学科化改革是要主题化、跨学科、生活化的课程。未来的每一个学科的课程结构应是双轨的,叫做“学生课程+学科实践”课程,其应是双轨运行的。

  七、教育的建构化:课程实施应从身心的分离到身心的合一

  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征是:知识中心,讲授训练。它最有效的办法是班级授课占主导,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和转化。未来的学习呢?我一直在想,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掌握知识、接受知识还是学生主动的发现和建构知识呢?

  学习的本质越来越转向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呈现出一个“去训练化”的趋势,把大量的时间从单纯的讲授中解放出来,因为人类未来的教育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

  心理学的新发现显示,知识储存的方式不完全是抽象概念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皮层中的,知识储存于人类的身心体验之中。

  清华大学彭凯平说,伟大的知识永远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的学习回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这是未来学生的教育发展方式的定制体现。

  

 

  八、教育的智能化:走进人机协同时代

  每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是对人类教育生产力的解放。在互联网时代,教学真正的意义是促进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从这个意义来讲,未来学校会呈现一个“去人工化”。这里的“去人工化”是指学校教育将实现人与机器的分工和协作。该交给机器的交给机器,该让机器辅助的就让机器辅助。让教师在讲台上发挥创造性,教育将进入人机协同时代。

  人机协同的原理是重建人机关系。“人+机器”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的应用,这种融合式教育需要重构人和机器的关系。

  李开复说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彻底改变人类对机器行为的认知,重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机器带给人类的不是失业,而是更大的自由与更加个性化的体验。未来是一个人类和机器共存、协作完成各类工作的全新时代。他说,只有用开放的心态,创造性地迎接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新境界,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主人。

  什么是好的人机融合教育?我这几年一直提四个观念:技术简便、省时省力、人机友好、优质高效。

  大家都在说技术在促进公平,其实我担心技术会拉大差距。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是烧钱的,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没有资源来进行现代化的“人工智能+教育”的改革。

  机器永远是人类的工具。五条教育伦理原则要遵循: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教育正义、不伤害儿童发展、不奴役儿童发展、解放教师和家长。但是,比如搞家校APP,天天给家长推送学生排名,搞得家长焦虑不堪,搞得教育越来越功利化。

  九、教育的合作治理: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治理

  智能化时代教育的全域性日益凸现,参与教育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在传统教育自上而下的课程制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大多具有天然的对抗性,而未来的教育治理要遵循教育的和谐共生的原理,追求教育的多元的合作治理,包括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如何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的共治、共享、共建。

  传统学校在合作治理的改革趋势下,要走向去行政化、去科层化。一是要重构现代教育治理机制,从传统的科层管理走向扁平化管理。二是要重构现代教育治理的主体,从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走向多元合作治理。三是重构现代教育治理工具,从传统的单一行政治理走向多元化的专业治理。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张志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