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4G套餐用户近6成月流量超支 中移动资费最贵

时间:2014-12-29 15:06    来源:《消费者报道》  

  本刊记者/左永君

  12月18—20日,中国移动召开2014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会上,“三新”(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手机正式发布,传统的语音通话、短信等业务将都可以通过流量来实现。

  如此一来,或许将会让一众手机网民更加没有安全感——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如今让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感的,除了没有信号、没有电量之外,没有流量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原因之一。

  《消费者报道》调查发现,4G流量不够用,收费高并不是唯一原因。

  需求大:近6成用户每月流量超支

  每每到了月底,白领蔡科便期盼着月结日早点到来,在那天会有新的充足的流量让他满血复活。每个月400MB的流量,依然让他觉得“远远不够”。

  据艾媒咨询《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流量使用情况报告》称,2014年中国有59.1%的手机网民每月实际使用流量会超出月租流量套餐,其中25.8%的网民会超出流量套餐较多。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应江勇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尽管他每月的手机流量高达4GB,但到了月底仍旧“不敢敞开了用”。他解释,一方面现在的新闻等包含的图片比较多,较易消耗流量;另一方面,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大小适合看图文和视频;第三个原因是,4G网速快,也导致流量消耗较大。

  艾媒咨询的上述报告指出,随着4G用户的增多,301~500MB将成为中国手机网民每月流量套餐额度的主流。

  除了正常的使用之外,手机偷跑流量等非正常消耗也是用户流量不够用的原因之一。应江勇认为,流量偷跑是因为很多软件都会在后台读取信息。中国联通一位从事终端研究的工程师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表示,手机系统本身也会在后台自动运行,比如定期检查是否需要更新。

  资费高:中移动内地流量资费是香港6倍

  除了流量消耗日益增大之外,较高的资费也使得用户在流量的使用上小心翼翼。艾媒咨询的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有41.5%的手机用户对手机流量的使用表示不满,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手机流量的资费问题。

  以包含1GB流量的套餐为例,下图显示了境内外6家运营商的套餐价格及超出套餐后的流量价格。可以看出,境内三大基础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4G套餐资费要比另外2家略贵;同时,这三家的4G套餐比虚拟运营商(如迪信通)的略为便宜,但是比之境外运营商却偏高,其中在套餐外流量价格方面,中国移动约为中国移动香港的6倍。

  中国移动香港方面表示定价由集团总部规定,为此本刊记者致电中国移动集团新闻发言人,不过截至发稿时本刊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国内4G套餐外流量资费高是正常的,因为“大量用户及流量还都在2G和3G网上”。业内普遍认为,4G流量的成本是3G的1/4~1/3;等到“4G用户多了,流量资费自然就降下来了”,付亮说。

  流量不够用,4G起步晚是关键

  如果现在4G流量资费下降,从而让用户得以“敞开了用”,那么国内运营商又是否能够这样做,比如像日本软银那样实现4G包月呢?

  付亮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还无法实现这一点,因为“用户使用的流量增加,运营商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且其频段资源也有限,否则会影响其他用户的体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们通信技术的发展比那些领先的国家晚了很多。”他说。

  今年11月初,工信部发布的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中国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为186MB,而日本早在去年年底就已达到了1.87GB(据思科数据)。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通信战略部副总监陶旭骏认为,这是由于中国3G、4G起步晚,渗透率太低。他向本刊介绍说,如今日本的3G渗透率是100%,4G渗透率超过50%;而中国的3G渗透率还不到50%,牌照发放比日本晚3年的4G其渗透率更是不足1%。

  “我们的技术并不比其他人差。”陶旭骏说。自去年12月4G牌照发放以来,到今年10月底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而日本最大的运营商也是在日本最早推出4G服务的NTT DoCoMo,在最初一年内发展的用户数才仅仅突破100万大关。上个月,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曾表示,到2018年中国4G的渗透率将达到25%~30%。

  “别的国家4G上能做的,三四年之后我们都会看到的。”付亮如此展望道。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4G套餐,月流量,中移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