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论坛

百度输不起的行业:华兴资本医疗健康论坛有哪些看点?

时间:2015-11-03 12:42    来源:虎嗅网  

   百度输不起的行业:华兴资本医疗健康论坛有哪些看点?

    上周五(10月30日),华兴资本Healthcare团队在上海举办了第三届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以下是虎嗅君根据华兴资本提供的资料整理的内容。本文按提及的演讲嘉宾作为区分,根据演讲原文,略有改动

  百度新兴业务对外合作总负责人 李政

  《互联网技术与医疗产业的全方位融合》

  回到医疗,今天不管你讲什么,不解决问题都是胡扯。所以我们必须要回到医疗根本的痛点和诉求,有些东西不是百度能做的,比如说一些新药、基因的技术,我们应该做我们擅长的事情。

  这些痛点我们认为有几个我们注意到了:

  1、公立体制在这个行业是非常占主体的,所有和我们打交道的这些医院和企业都是国字号。

  2、还有就是线上线下,这个行业我们看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实医生跟病人真正的面对面,负起责任,开出处方,后面的整个诊疗的完成恐怕还是一个offline的过程。

  3、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不是一家可以颠覆的。这里面涉及到药、医疗器械、健康保险等等,都不是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所具有的。

  那么这几个重要的看法,会引出我们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各位投资人的建议。从互联网人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这些痛点:我们认为诊疗之前的人在健康的管理上长期处于一个不健全的状态;另外医疗信息、数据的不对称,医疗资源各地也不均衡,院内的体验非常差,诊后医生和患者失联等等。

  因为这样的一些痛点,开始有很多的互联网或者医疗创新企业出现,比如轻问诊、预约挂号等大家看到的。随着这些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我们发现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原来所知道的,比如说难以变现的问题,医保账户打通的问题,无职业场所、无处方等等。国家的政策其实也在不断的更新,比如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等等,我们一直在高度关注政府的策略。

  在此基础上,未来又会出现很多新的企业的模式,比如说公立医院体制内出现的医生集团、互联网医院等。互联网医院将来就变成了对医生的担保,可以通过远程不让医患失联,发展医药电商等全流程服务。

  百度输不起的行业:医疗健康占收入的35%,

  百度涉足医疗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思考的结果。一是我们有庞大的流量,二是百度在BAT里面是以技术见长的公司。在这两个重要的特质上,我们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医疗健康占百度收入的35%,所以这个行业是百度输不起的行业。虽然我们之前的商业变现模式广受诟病,但我今天就在主导这个新的方式,将来不是更多的在广告上收益,我们希望把患者导给医院或者药商,能从这里面有一个分成。这样就可以用询证医学的逻辑,根据临床的路径来梳理需求,把人找信息变成人的服务的诉求逐渐呈现。

  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不是后面的服务都是百度的,因此我们提出的是连接服务的供应商,我来帮你做这套连接的“高铁”,把服务递送到C端,互联网的核心还是对C的覆盖和对C的诉求的了解。

  大家可以想一下未来的医疗场景,百度9月8日推出了一个度秘,就是一个百度秘书,可以通过语音进行交互,核心就是给你带来服务,未来大家也看到百度的神灯还会出现全新的影像。你的秘书跃然眼前,用图象和语音识别技术来为大家提供秘书服务。而这个秘书化服务带来的差别是,今天的微信点一下,只是把一个信息发到另外一个人接,但是今天百度秘书是机器接的,你发这个诉求我可以用机器来跟你进行对话,而且可以进行反复的确认。

  比如说一个医疗的场景不问十个问题都确认不了大概是什么,应该去查什么,这反复的确认就是由语音来完成,尤其对中老年人,我相信这个市场极大。

  同时百度在搜索上的巨大流量,医疗占服务的第一大流量,我们希望流量加上一个很好的导流的逻辑,加上技术,能真正把患者的诉求找清楚。

  那么反向,百度有地图,还有精准的服务,我们可以为医院患者的家属安排好住的地方,从机票、酒店、外卖等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所以百度在这个过程中就做了连接的角色。我们布局了从前面的线上流量到后面的诊中诊后,中间的节点就是挂号,然后预约挂号,我们今天已经有14万医生。

  百度不仅把流量而且把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把我们在互联网运营、互联网产品、互联网的战略布局的思路都跟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分享,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在座的很多的供应商加入百度。

  百度未来的医疗布局

  那么未来百度将往哪走?百度今天布局了最适合做的,就是我们连接人与服务,做预约挂号解决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再往后到诊中、诊后环节,比如怎么样不排队,怎么样更方便,怎么样垫付医疗费用,怎么样有化验单的提示等等,我们认为一定是这个领域内的广大的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企业一起来做,我们愿意把这个流量和这个连接的工作做好。

  挂号网首席执行官 廖杰远

  《互联网医疗的演进路径》

  我做计算机做了十几年,但是在2010年的时候,却决定深扎互联网医疗。因为当时我一岁半的侄儿被诊断为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辗转从福建、浙江到上海、北京四处问诊,最后在上海一家很著名的医院,切了两次,把滑膜切得干干净净,结果手术之后才发现是误诊。这对于我来说不会有第二次了,所以我当时就想:但凡这辈子还能做件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IT的能力为医疗行业的效率出一些力。

  但互联网是一个宏观思维,医疗是一个微观思维。我们也在一路地摸索当中,现在想把我们摸索的成果和各位分享一下。我们会有很深的感触,中国医疗的核心结症就是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当然因为医疗是高度管控一个行业,庆幸的是政府确确实实在改变,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曙光。

  在这里我们的体会是:当痛点积聚到一定临界点的时候,当技术成熟到一定的时候,政府的政策迟早会打开一条小缝隙,这可能就是互联网医疗的机会。

  医院窗口外移

  我们将互联网医疗理解为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就医流程的优化(窗口外延),互联网首先是一个IT服务,老百姓进到医院里面最直接的体会就是长时间的排队,而这件事情其实通过互联网把窗口移到手机上就好了,通过医院前置服务器、医生APP、患者APP形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就医流程优化体系,把医院服务窗口逐步延伸到患者手机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医院在这方面都有探索和进步。

  比如诊后的随访,过去也是不容易做的,但是当把医生、医院、病人都连接起来之后,诊后的随访可以批量的完成。通过互联网窗口的外移实现就医流程的优化,与政策的放宽程度离不开。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给中国老百姓提供了1.6亿人次的服务,挂号网现在一天的挂号将近20万。

  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第二个阶段是我们在创造团队医疗,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能够真正的为团队医疗做一个支撑,致力于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自助式管理,在医生间建立协作关系,让医生们能更好地分配时间、分享经验、共享品牌。

  这一阶段我们在探索如何通过互联网去均衡医疗资源的配置,现在国家讲的分级诊疗,就是线下的直接转诊、专家资源的分配,我们其实已经做了两三年了。分级诊疗的难点第一个是基层医生的专业能力如何提升,第二个是老百姓对医生的信任度如何提升,这两个提升是很难的。其实真正的分级诊疗这四个字本身是个误区,我个人认为根本是在于匹配,如何能够帮助患者和医生真正做高效的合适的匹配。

  客观来说,中国因为没有全科和专科的高效的衔接机制,所以医患之间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患者用非常有限的信息所做的匹配盲目度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看到,降低首诊和误诊,分诊是起根本作用的。我们也是帮助专家建立了分诊团队,这个团队首先需要一个IT的平台,而医生端的IT平台挑战是非常大的。

  我们在做的这个团队医疗是让一个专家牵头,然后形成一个专家团队,将专家接诊能力扩大了几十上百倍,同时用互联网重组医生资源,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专科专家”的服务,把顶级医院资源和专家经验下沉,把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弥补当前医疗体系的缺陷。

  产业链提升

  第三个阶段就是互联网医院,我们和中国1600多家重点医院HIS系统实现连接,通过搭建系统给医生提供一个工具,医生运用这个工具来管理他的病人。就是说我们给医生提供的是一个比较方便的工具,同时也给病人提供一个比较便捷的入口,连接之后从服务到流程都会产生一些变化。这几年医院和医疗的互联网化,包括挂号、支付、检验报告查询、处方查询等都有点点滴滴地探索,在这基础上还值得进一步推动的是医院的一站式结算,没有理由让老百姓为了几块钱到窗口去排队几个小时。

  我们在探索互联网医疗,客观来说,我们前面做的所有的事情,互联网医疗和医疗还有很远的距离,中间有一层很厚的玻璃墙。我们所做的互联网本质上还是IT服务,但如何能够和医疗真正地握手,这其中是需要政策开一个窗的。比较荣幸的是,我们受国家卫计委的委托,在牵头制定互联网医院的标准。我们在乌镇的互联网医院是我们协助当地政府在建设和运营的,得到了各个部门的支持,它是中国唯一一个实现规模的在线诊疗的医院,也是唯一一个实现电子病历共享的医院,同时还是唯一的一个电子处方的试点。

  需求、技术和政策需要产生一个碰撞,最后产生一个真正的裂变,我们的互联网医疗才有可能有一个窗口出去。互联网和医疗可能在玻璃墙的两边互相观望。我们也会讨论互联网医疗的模式特别是盈利模式,今天我们能看到医疗这一端不管是医、药还是第三方服务等,都已经成长出了非常成功的企业,而互联网的这一端都还在点点滴滴的摸索当中。

  但我们有很深的感触,我们看到的痛点也是国家看得到的,整个的行业都在点点滴滴的推进,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互联网和医疗的玻璃窗正在逐步的打开。我们和政府研讨这个互联网医院的时候,我们知道会有很多的冲撞,但是最后的结论都是鼓励支持的,因此我们可以乐观地展望,当互联网和医疗真正握上手的时候,未来三年内互联网医疗领域一定会出现营收过百亿的公司。

  互联网医疗圆桌讨论

  在华兴资本互联网医疗团队负责人周亮先生主持的“互联网医疗分论坛”谈论中,参会的企业就“互联网医疗如何变现”的问题展开了的讨论。

  捷斯瑞CEO张海雷:先抓金字塔顶端的部分

  因为我们是传统行业,进到移动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是下了很大决心。思考了两年后,我们找准了一个模式:我们就围绕我们这些医生,把他们服务好,让这些医生来跟他熟悉的病人。

  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够覆盖更多的病人,但我们发现,医生的时间有限的,他是否可以开放出来,他开放给谁,和不开放给谁,他愿意指导什么,他不愿意指导什么,他愿意不愿意这个免费,这些事情我们都决定不了。

  所以我们就是想在开始的时候先去抓这个金字塔顶端这5%的机率。而这个5%的机率,是医生是愿意用他有偿的服务,来去提供给他熟悉的病人。逐渐的让有支付能力的这些人,把医生的这些积极性和时间带起来,是不是下一步他就更愿意来提供一些免费的给病人的服务。我们所有其他的病人的这上面的管理教育都是免费,只有问诊是收费的,我们不能做免费的事情,这就是我想说的。

  医联CEO王仕锐:用90后的方式改变医生社交

  在国外,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在国内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大家的交流不像国外那么通畅。但我们依然认为对于医疗来说,它还是一个自然科学的范畴,一个快速的信息流动,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很好的信息脉络,用信息脉络去数据结构化,然后做大量的挖掘,对未来的整个医学的发展是很有价值的。

  但我们现在的整个医疗系统用了两百年了,其实理论上来讲它是可以更快的,比如,其实有70%的病例可以通过慢性咨询可以解决,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很快的方式去打通它。我们认为如果用互联网的速度的话会快的多,所以,我们致力于医生社交,做了一款叫医联的APP。这个App还比较年轻,做了刚刚一年多,上面有数十万个大夫。我们简单的讲,就想打造一个医生的微博,医生会在上面做学术交流:上传、分享、交流病例,然后相互提问题,每天都有大量的圆桌会议。

  我们研究互联网医疗变现方式有两条路:一个是叫药厂合作,帮药厂把能搬到线上来做的繁重业务搬到线上来做;而不能搬上来的,看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他们线下的效率。另外一条,我想可能会是数据挖掘,我们能很精准的接触到医生,我们知道他是谁、他的背景、他参加过什么样的事情、他的行为轨迹是什么、喜欢用什么样的药。

  丁香园CEO李天天:如何利用数据变现

  其实我们在变现上,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市场营销:把药放在网上做专家讲座、知识答疑、竞赛等推广,这种方式其实跟传统的广告业务比较类似。而现在整个丁香园的业务,已经进化到数据阶段,那么,数据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在做数据变现之前得先回答一个问题:医生为啥要跟陌生人社交?这也是丁香园做了十五年的,我们这个答案背后,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容的支撑。我看到了这个医生懂得比我多,我才愿意跟他做社交,我们认为陌生人社交后边是由强大的内容主导的。丁香园研究的是陌生人的社交是以内容为支持的:我们会在专业内容上下工夫,而不是看社交这块。内容起来,社交才会起来;内容不起来,社交也很难起来。

  那么内容产生什么,内容产生的不是数据,内容产生互动,我要用内容来产生互动。然后用互动产生什么,互动产生的就是数据,就是医生的行为数据。

  我们做的数据平台,是跟药企业的CRM去打通的,分析抓取医生的各种渠道上的行为,根据这个行为来获得信息,帮助药企。跟他们的CRM系统、市场营销等IT系统进行对接,这一块已经做了将近两年左右的时间。

  我觉得这个数据是未来一个非常大的趋势,而且应该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方向。所以丁香园会在网站端、APP、微信等渠道上面去多节点的触达医生,去收集更丰富的数据的种类。因为我们注意到医生在PC端跟在移动端的数据表现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时候我们就要分辨,哪些内容适合在PC端去传播,哪些适合在移动的去传播,哪些可能是微信里面就可以搞定的。搞定之后,我们还要从这些数据里面去看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生产生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

  更美CEO刘迪:要做一家医疗行业里可以变现的公司

  我做公司时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要做一个医疗行业里面可以变现的公司,后来的我做出来的就是更美。跟几位老大的经历可能不太一样,我经历的是移动医疗这几年的变迁:我是从基础开始做的,所以基本上移动医疗这一拨的产生、运营,包括设计,包括写编码,我自己都做过。我觉得所有的岗位里面,最难的就是商业变现这个岗位。我之前是在另外一家移动医疗的公司做到VP,就是负责商业变现这一块,后来有其他的公司再挖我的时候,做什么都可以,只要别让我再做商业变现就可以了。因为我觉得这个可能对于移动医疗来说,变现这事会是一个挺难解答的问题。

  我是这么看医疗市场变现这个问题的,就是如果移动医疗市场分两条线的话,我觉得是一横一竖两条线,就是它的变现。一条竖线是现有的医疗服务,然后去收钱。包括现在大家在做商业的医院,然后再去做海外的医疗;另外一条横线是,我需要找到更多的消费者群,就是除了这些病人,还有什么人是需要医疗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医疗市场。

  美国把这个行业叫可选性医疗,就是你可以选择消费它,你也可以选择不去消费它。但是如果你对于生活的质量,对于自己的健康情况,有了更高的要求的时候,而不是去治病,可能你就进入了消费医疗的这个范畴里面来了。这个是市场扩大的面积的钱,所以我们认为用心去切横这条线可以最快速的变现。

  挂号网CEO廖杰远:变现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关于变现,这个还是要耐的住寂寞、经的起诱惑,我们学医的都特有体会。因为各方面来说,互联网和医疗现在远远还没有握手。虽然医疗健康这个产业足够的庞大,但确确实实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看到“如何变现”。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产品,还有就是我们去尝试着,或者在等待着政策开创。

  实际上我觉得媒体也好,还是我们一些从业者也好,对互联网医疗的变现有点操之过急了。当产品本身的积累没有到临界点的时候,你过早的追求变现,其实是堆沙子,你很难能盖成大楼的。如果说你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到尽你所能的极致,做到足够规模的临界的时候,我认为钱会来找你的。钱的腿比人的腿长多了,你追不着它的。就像微信前几年,永远不会想着去挣钱一样。如果挣钱就不会有今天了。

  但是如果你一直专著解决一个痛点:你认为是痛点,行业也会认为是痛点,政府也会认为是痛点。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它成为一个行业的时候,变现就是迟早的事了。

  趣医网CEO李志:互联网医疗企业都要做交易来变现

  我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计算机的,我们的起点不同,所以注定了我和各位考虑问题的方式可能不同。我认为所有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最终都要做交易来变现。实际上大家谈论的方向已经慢慢在分化:一个转向了医疗,一个转向了服务。

  所谓的医疗,就是我线上有一定医生和患者积累之后,要把这些做到线下的话,一定是通过医疗机构来实现的。这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你和现成的医疗机构合作,去和它做交易。比如我是医生的平台,我就可以通过现存的医疗机构,去合作,去通过这个医疗效益来变现。如果我不和现成的医疗机构合作,我也可以通过开增量的医疗机构,比如说开线下诊所,在座就有几位的企业是通过自己开线下诊所的。总而言之,这个分支是到最后是做的是医疗。

  那么还有一个分支,就是做服务,就是我不懂医疗,我也做不了医疗,但是我为医院服务,为医生服务,为患者服务,通过这种服务我去实现交易,实现变现。这其实就是趣医网现在做的事情,我们的变现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传统的IT服务,就是说,未来很多第三方服务,你要和医院来做生意,而我趣医网已经做了这么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你,一次性接入之后,你可以不用和医院的复杂的IT系统去做对接。我觉得我们的平台价值是这个,我就可以向第三方的服务来收费。

  包括医药企业的变现,大家的模式也都不同。其中有两点非常关键:第一个社保,第二个就是远程会诊这种模式。趣医网在医药变现方面已经在做一定的尝试,我们也开通了基于医院的网络医院的置业点的远程会诊。通过这种模式,其实我们做到了在医院的网络诊室开完处方,这个处方是可以留到医药电商和线下的诊所,那么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可以和传统的药店,还有医药电商,去切分一定的药费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做服务也是有他的盈利点的。所以我个人对交易的变现,不是那么悲观,只不过现在的量很小。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百度,华兴资本,医疗,健康,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