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19 19:56 来源:界面新闻
本周,我们将随9本新书开启一趟环球之旅。
首先,聚焦欧洲。在英国,当之无愧的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珍贵自传首次推出中文版。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她的小说上,痴迷于其中严密的推理和离奇的情节。这本自传则能帮助读者了解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
将目光转向德国。本月新书中有另一位伟大女性汉娜·阿伦特的传记《爱这个世界》。作为二十世纪名噪一时的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为汉娜·阿伦特立传著书者众多。本书作者伊丽莎白·扬·布鲁尔作为阿伦特的学生和朋友,或许是为她的生平和学术历程做注脚的最佳人选。
二战后的德国,忧心忡忡的不仅仅是阿伦特这种思考极权制度的政治哲学家,作家、批评家们也在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四七社:当德国文学书写历史时》通过回顾四七社的草创和发展展示了战后德国重建的艰难和努力。
在美国,艾丽希·弗洛姆1981年的文集《论不服从》中文版问世,他关于服从和不服从的讨论,关于政治意识形态和偶像崇拜的剖析和解读,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美国艺术批评家,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看看他如何看待品味(taste)这一在艺术领域古老但又常谈常新的话题。
回到亚洲,本周三本关于日本的书也同样值得期待。
“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的怪谈作品集《虚舟》与读者见面,其中收录了8个短篇怪谈故事,涉及生死、善恶的讨论。村上春树的御用插画师安西水丸为我们带来了可爱的《慢悠漫游城下町》。在中国版《深夜食堂》被狂喷的当下,不如关掉电脑和手机,读读《吃朋友》,看看台湾女作家简媜和她的朋友们的美食故事。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人类转向动物,将会在《稀世之珍:消失的动物,永恒的世界》中看到珍稀动物和它们岌岌可危的栖息地。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在保护稀有动物的道路上,人类还能做些什么?
1、《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 王霖 译
新星出版社 2017年6月
传奇阿婆究竟是怎样练成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传》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如果你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死忠粉,那大可以把她的自传也当做一本侦探小说来阅读。你可以抽丝剥茧,从她的人生经历中寻找小说主人公、故事地点、场景以及情节。她童年时对于福尔摩斯系列的喜爱,她对于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痴迷,她在一战期间先后在医院和药房工作,她在离婚后与信奉天主教的青年考古学家的结合,她跟随着丈夫在中东出游等等。这些她人生中的经历,是她小说中许多场景的来源。想来这种从喜爱的作者的自传中寻找母题的乐趣,是很多推理小说迷所无法抵挡的。
如果你不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死忠粉,不妨怀着轻松的心情,看看这位生于十九世纪末期一个富有的中产家庭的女性小说作者的成长史——看她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写作,如何经历纷飞的战火硝烟,又如何邂逅自己的爱情。从她跨世纪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也能看到英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动。
2、《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
[美]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著 陈伟/张新刚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5月
1967年,汉娜·阿伦特成为纽约新学院的一名教授。同年,伊丽莎白·扬·布鲁尔进入新学院哲学系,成为博士候选人。而她的导师以及毕业论文指导,正是汉娜·阿伦特。1975年,汉娜·阿伦特心脏病突发,在纽约逝世。阿伦特的一些流亡朋友找到伊丽莎白,希望由她撰写阿伦特的传记。1982年,伊丽莎白完成传记《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汉娜·阿伦特作为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为其立传著书者众多,但直至今日,伊丽莎白的这本传记,仍是我们了解汉娜·阿伦特思想和生平的最佳选择。
阅读传记的最大乐趣,或许在于看一个人所处的宏观时代社会背景,以及生活中所遭遇的或微小或巨大的困难、意外、转机,是如何影响了他/她的人生轨迹、学说、作品乃至于性格。对于汉娜·阿伦特传记也是如此。伊丽莎白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以阿伦特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身份——作为女性、作为犹太人、作为流亡者、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为坐标,把她的人生经历和学说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示了一代政治理论大家的成长历程。
从存在主义哲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从对于奥古斯丁思想中爱的概念的探讨,到追寻斯大林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纳粹主义在反犹太主义和帝国主义方面的共同根源。从《集权主义的起源》到《人的境况》,再到《过去与未来之间》。对于那些想要系统了解汉娜·阿伦特思想脉络和著述的读者,这本传记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读物。
3、《四七社:当德国文学书写历史时》
[德] 赫尔穆特·伯蒂格 著 张晏/马剑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17年6月
1947年,德国作家汉斯·维尔纳·里希特创办四七社,邀请当时的作家、评论家参与。四七社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广年轻但尚未成名的作家。四七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没有确定的成员名单,参与的人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斯·维尔纳·里希特的邀请和选择。
在1947年到1967年的20年间,四七社汇聚了当时德国乃至欧洲最具实力的作家和评论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47社奖”被日后很多出色的德语作家看作文学生涯的起点。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马丁·瓦尔泽、英格博格·巴赫曼、保罗·策兰、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等在这里相继崛起。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多人获得毕希纳奖。
文学评论家赫尔穆特·伯蒂格出生于四七社创立的9年后,他通过研究和四七社相关的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通过查找档案文献,以及走访和四七社相关的仍然在世的亲历者,为我们还原了这个短暂但对德国乃至欧洲战后社会及精神风貌影响巨大的文学社团。从战后德国文学政治的混乱状况,到1967年由于成员的不同政见而被迫中断,再到1977年的彻底解散,赫尔穆特·伯蒂格所呈现的,不仅是一个文学社团的生与死,也是战后德国的政治动荡、种种文学洗牌和试验以及人们不断变化的精神追求。
4、《虚舟》
[日]涩泽龙彦 著 黄洁萍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三岛由纪夫曾说:“如果这个人不在了,那么日本将变成怎样一个无趣的国家啊。”
“这个人”指的便是涩泽龙彦,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法国文学,并集中向日本读者引介萨德侯爵、巴塔耶等作家,致力于将西方社会中的思想文化介绍给日本学界。与此同时,他也广泛涉猎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领域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暗黑色彩,是日本幻想文学的代表作。
《虚舟》是涩泽龙彦的怪谈作品集,收录了八个故事:护法童子、鱼鳞记、花妖记、骷髅杯、菊灯台、鬼剃头、虚舟以及工匠。 镰仓华藏院中的护法,比叡山上僧人的诵经声,江户大火后出现的神秘人,常陆国海岸上的虚舟。涩泽龙彦在日本传统怪谈的基础上,加入真实的历史和丰富的知识,使得全书亦真亦幻,既动人心魄又充满哲思。
5、《论不服从》
[美]艾里希·弗洛姆 著 叶安宁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5月
美籍德国犹太人埃里希·弗罗姆是一位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学说,他的思想是新弗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法学。1919年暑假后,他进入海德堡大学改学社会学,师承马克思·韦伯的兄弟阿尔弗雷德·韦伯。1923年进入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后来从德国移居美国后仍然保持与学派的联系。
《论不服从》中收录了弗洛姆从1959年到1967年间完成的九篇文章,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弗洛姆的学术坚持:人之为人,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独立,这种独立包括了对于不同偶像、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极具破坏性的权威的不服从。值得注意的是,弗洛姆的不服从脱胎于对于理性、对于人性、对于一个人道和理智社会的服从。
除去对于服从和不服从的论述,弗洛姆对于现代人的解读也在这本文集中反复出现。他认为现代人是孤独的、空虚的、被工业、技术和官僚制度异化的,其必然后果是现代人成为“消费人”,一种被资本主义程式植入的贪婪的、持续不断吸入的消费者。
你或许可以把这本短小精悍的《论不服从》和《汉娜·阿伦特传》对读,看看同为美籍德裔犹太人的两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学科路径、完成对于极权的思考的。
6、《慢悠漫游城下町》
[日]安西水丸 著 李洁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5月
村上春树曾在《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中提到安西水丸。“年底同水丸君边谈工作边吃饭,求他画张贺卡,随即从衣袋里掏出两张明信片和一支自来水笔递过去。水丸口称‘好的好的’把明信片和笔放在一边,兀自小口啜酒,戳鹅肝,往嘴里放河豚,天南海北聊个没完。”“水丸忽然置盅于案取笔在手,已是三十分钟后的事了。结果,他画两张画不过花了十五秒。”
从村上的这几段描写中,我们或可读出几点:安西水丸似乎爱吃也会吃。第二,安西水丸画画极快。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有了这本可爱的《慢悠漫游城下町》。
作为日本知名的插画家、漫画家和散文家,安西水丸也是个热衷饮酒觅食的资深“吃货”,平日里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饮酒游历,并用他的画笔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慢悠漫游城下町》收录了他走访日本20个城下町的旅游日志与心情素描。
城下町是日本的一种城市建设形式。以领主居住的城堡为核心来建立的城市。世界大部分的城郭城市,多是城墙包围整个城市。而日本的城下町,则只有领主居住的城堡才有城墙保护,平民居住的街道则无。安西水丸在书中谈到城下町的历史,比如战国幕府时期的武将故事,也谈到城下町的当下,比如祭典和美食。要去日本旅行的读者,别忘了随身携带一本《慢悠漫游城下町》,让资深“吃货”安西水丸带领你,慢悠漫游城下町。
7、《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
[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著 陈毅平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你也许熟知战后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形象力的艺术流派“抽象表现主义”,也许时常见到杰克逊·波洛克用滴画法创作完成的画作,对恣肆汪洋的颜料在画布上留下的运动轨迹印象深刻,但是你未必了解“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推广者,波洛克的“伯乐”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也是该时期整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不同于1939年让他名声大噪的论战檄文《先锋派与媚俗》,《自制美学》写于先锋艺术日渐衰落,波普艺术和后现代艺术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之时。
本书的副标题“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体现了格林伯格美学的核心思想。趣味,也可以译作品味(taste),是艺术和审美中的母题。从埃德蒙·伯克,到康德,从凡勃仑到布尔迪厄,品味一直是无法绕开的主题。受到康德《判断力批判》的影响,格林伯认为品味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平衡。他认为品味和直觉类似,一方面,直觉意味着一种主观感受;另一方面,先锋的直觉需要经过大量的审美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直觉逐渐具备了康德所说的公共性,“共通感”。
更进一步,便能解释为何格林伯格为本书取名为《自制美学》:只有在个体的、自制的、主观的审美体验中,才能找到生成一种具有公共意义的学科的可能性。
8、《吃朋友》
简媜 总策划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年6月
开播不久的华语版《深夜食堂》惨遭收视和口碑的双重滑铁卢。水土不服的改编、做作的演技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植入都饱受诟病。其实,我们不妨抛开这部令人尴尬不已的电视剧,到书中寻找一个别样的“深夜食堂”。
由台湾女作家简媜策划的《吃朋友》收录了简媜和朋友们的故事。从日据时期到抗战时期,从白色恐怖到民国六十年代,从江浙菜到客家菜,从闽南菜到福州菜,简媜集结自己的七位好友,为读者奉上了80多道简单但却创意十足的家常菜。与之相伴的,还有同样温暖人心的生命故事。
“我有美食,你有故事吗?”
9、《稀世之珍:消失的动物,永恒的世界》
[美]戴安娜·阿克曼 著 唐嘉慧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4月
用文学的笔触、用诗意的手法书写的动物生态报道文学会是什么样?
在《稀世之珍》中,美国作家戴安娜·阿克曼为我们展现了文学、诗歌与自然的完美交融。从日本海岸到亚马逊热带雨林,从短尾信天翁到大桦斑蝶,戴安娜·阿克曼为我们记录下那些正在消失的生命以及正在消失的栖息地。在她的写作中,我们发现大自然的脆弱,也发现我们与动物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结。
不同于一般报告文学的理性、克制、冷静和疏离,戴安娜·阿克曼用心灵、用感官,甚至是用情欲去写作。她投身其中,以自己的同理心,换取读者的共鸣。在自序中,戴安娜·阿克曼明确表示,自己希望当一位自然学者兼诗人,加入逡巡于灵魂荒野的文学传统,效仿《白鲸记》的作者梅尔维尔,又或者是《黑暗的心》的作者康拉德,在自然中找到灵魂与精神的共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