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2 23:2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记者耿旭 郭威 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1986年赴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计算机系统国家实验室留学,学成后义无反顾的回国创业。
他,1991年,仅以三个人、三万元科研经费、三台286电脑,在东北大学一间破旧的教室里创办了东软;到今天,东软已经拥有了80多个亿的营业收入,超过两万名员工,成为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
他就是东软集团CEO刘积仁,也是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缔造者与见证者之一。今年60岁的刘积仁已到了“耳顺”之年,但他仍然在带领着已经24岁的东软进行着第六次创新转型,此前每一次转型都是基于需求而变,这一次,东软会转向互联网吗?还是房地产?这种转型又将如何服务消费者?
面对这些热点话题,东软CEO刘积仁接受记者的独家专访。
刘积仁是个低调而严谨的IT企业老总,说起互联网时代各种潮头人物,不断强调的是“欣赏和敬佩”。“我上次都已经被董明珠当面质问我了,说老刘,这是你说的话吗?我说他们是误解我了,当时是你们问我,雷军董明珠他们打赌,刘老师你太低调了,你怎么不参与这种打赌呢?我说我不行,我要真打了,我要输了,我就一定得给,要不然我不丢人吗? ”
反观互联网融合时代,似乎每个企业都在跨界发展,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大而全。但是,刘积仁谈到自己,他说,他更希望能保持自己企业的特点,在本行业深耕细作,刘积仁说,大家做企业,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自己的领域里还能有一点成就,所以从他的角度来说,他更愿意科学一点,更愿意低调一点,更愿意和他教授、学者的风格更一致一点。刘积仁说这么多年他也没有想变过,可能也变不了,做事情就是一步一步的做,不仅仅是自己的性格,可能也表现在东软这个企业的性格上。
在本行业深耕细作和东软此前经历的五次转型矛盾吗?答案是否定的,刘积仁告诉记者,其实,东软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基于本身业务而进行的发展,到今天,通过软件信息数据的采集,东软看到了“大健康”方面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东软集团已经有社会保险、有基层医疗、医疗设备等生产和研发的技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软已经研发出了带有“中国”字头的高端医疗器械,以CT为例,今年9月128排CT已经上市,这让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市场价格下降了两成到三成,而由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生产的PET-CT也将上市,刘积仁说如果上市可能比现在价格在同样指标上也会降20%到30%,“我们有信心从我们的成本和竞争能力方面,会比现在的市场上同类销售的国外的品牌低20%的价格。”
简单算一笔账,以一台3000万元的PET、CT设备为例,便宜30%就是900万,价格便宜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降低,对百姓的医疗费用也有了相应下调空间。通过五次转型,东软今天已经拥有员工两万多人,在中国拥有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中东都设有子公司。
有人戏称,东软不做软件、不做医疗,仅靠房地产也能过上很好的日子,那么,东软未来会转向房地产吗或互联网吗?面对诱惑,刘积仁的回答简单明了:没有!
刘积仁说,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想过做房地产,事实上,东软经历了在房地产最火爆的时候,而那个时候,无论是拿地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但是那是东软并没有进到这个领域的原因还是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更有持续性发展的广阔的空间。
刘积仁同时对记者表示,东软现在在各个地方建的软件园和办公用地,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激发员工,给员工更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是对事业的长期性坚定的信念,因为持有一些物业,不用老搬家,对事业的稳定性和长期的低成本,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也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东软不会是一个房地产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