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专访

专访李群:“青岛制造”挺起大国制造的脊梁

时间:2016-10-22 21:44    来源:新华网  

  挺起大国制造的脊梁

  “青岛制造”最重要的“本钱”,是在国家战略与全球产业链中的准确定位、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青岛制造有独特之处。青岛从一百年前就注入了现代工业基因,诞生了青岛啤酒、机车厂和纺织等轻工类的企业。

  青岛制造更得益于改革开放。上世纪80年代诞生海尔、海信等制造业“五朵金花”,目前这“五朵金花”还是“盛花”期。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青岛制造业持续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发力,走出很多新的路数,展现出新的气象。为深入挖掘“青岛制造”的内涵和外延,《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了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

  “青岛制造的本钱越积越厚”

  《瞭望》:青岛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有哪些自己的创造和特色?

  李群: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青岛制造”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有“底蕴”。青岛从一百年前就注入了现代工业基因,特别是随着青岛港建成、胶济铁路通车,这座城市开始有了机车、船舶制造维修业,诞生了青岛啤酒,还有了火柴厂、卷烟厂等轻工类企业。

  第二有“块头”。青岛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00多家,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7万亿元,在同类城市中排在前三位。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聚焦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家电、汽车、船舶海工、机械装备、橡胶、服装、食品、石化等产业,打造十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现在这十条产业链产值已占青岛工业的75%,有6条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

  第三有“品质”。“青岛制造”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抓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青岛GDP在同类城市中排第7位,但青岛的中国知名品牌、品牌企业数量,却是同类城市第一。

  “青岛制造”的“本钱”还体现在青岛有一批优秀企业。现在“青岛制造”主要有三支力量在支撑,第一支力量是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已有动力,它们仍在不断跟踪世界前沿、持续发力。第二支力量是一批新进动力,像中车四方、德国大众汽车、空客直升机、惠普大数据、机器人和石墨烯产业等。第三支力量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全市千万平米孵化器中走出的科技型“小微”,不断成为“独角兽”企业。

  “青岛制造”最重要的“本钱”,是在国家战略与全球产业链中的准确定位;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

  青岛市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始终围绕国家赋予的这两个定位开展。同时,在国民经济布局和全球产业分工中寻找青岛制造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前提下,让“国家定位”与“本土优势”有机结合。

  青岛市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牢记国家责任,以研发、制造“大国重器”为己任:围绕“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发展深远海大型海工装备,使我国海洋平台屹立于南海;围绕“中国高铁”,大力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让“青岛高铁”奔驰于全球。

  相信“十三五”时期“青岛制造”的“本钱”会越积越厚,名气也会越来越大。

  “供给侧改革要体现青岛的担当”

  《瞭望》:如何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系,又怎样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重塑青岛制造?

  李群:对青岛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然趋势,必须把这个题目做好,而且要努力拿到高分,争取为全国全省多作贡献,体现青岛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针对青岛制造业供给侧的短板,我们主要抓了“三个三”:第一个“三”是“互联网+”“海洋+”“标准化+”。“互联网+”,就是推进青岛工业向着智能制造转变。目前青岛的“两化融合”指数已达到74,比全省平均指数高出17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是青岛的优势,我们提出“海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供给侧路径,这几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都是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23.1%。制造的生命在标准,我们提出把“标准化+”作为城市战略来抓,推动青岛制造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持续提升品质。

  第二个“三”是蓝谷、西海岸新区和红岛高新区“一谷两区”。未来经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平台经济,所以我们打造了“一谷两区”三大平台。蓝谷围绕国家战略特别是海洋战略来布局,未来蓝谷将聚集最高端的海洋科技研发资源。西海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突出海洋经济特色,形成大而强的制造业新平台。红岛高新区在做高做新上下功夫,形成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的新聚集。

  第三个“三”是“去旧、促新、减负”。去旧,就是“腾笼”,特别是对城区1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我们启动最大规模的搬、关、转,坚决淘汰过剩产能。促新,就是“换鸟”,促进新产业、新动能的形成。减负,就是大刀阔斧地为企业降成本。青岛制造业百元产值成本持续下降,去年降了1元,今年上半年又降了0.9元。我们有信心,把青岛制造的效益提得更高、质量提得更好。

  “青岛的发展已进入‘创’时代”

  《瞭望》:青岛是如何认识和推进创新的?

  李群:城市竞争力说到底是创新力,青岛发展已经进入了“创”时代。从青岛“十二五”时期以及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看,创新指标都要高于其他增长指标,创新对青岛经济稳中有进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创新要有“载体”。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围绕创新规划建设“三个千万平米”工程和“千帆计划”,青岛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二位。

  第二,创新要有“支撑”。青岛创新有4个支撑系,即“高校系、央企系、中科系、国际系”。比如“高校系”,我们和24所国内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青岛建设研究院或研究生院。再一个是“央企系”在青岛设立相关研究机构。“中科系”是指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资源,目前在青岛形成“两所八基地一中心一园一城”格局。“国际系”,是吸引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向青岛聚集。这些创新力量,将为青岛“十三五”“十四五”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创新要有“体系”。就是要把科技体制与成果转化体系、金融体系、行政体制等改革紧密结合。青岛近年来注意引进培养技术经纪人,引进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去年全市技术交易额达到89.5亿元,一个五年规划期就增长6倍。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也非常重要,我们设立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已有90多家科技企业挂牌。我们还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几个重要创新平台都在“去行政化”。

  《瞭望》:怎么看待“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李群: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开放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特别是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为青岛开启了新一轮开放的“机遇之窗”,也开启了新的“筑梦空间”。

  “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和驱动力”

  《瞭望》:青岛制造的背后人的因素有多大?未来“青岛制造”后继有人吗?

  李群:毫无疑问,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要靠人才来支撑。青岛制造走到今天,正是靠张瑞敏等一批优秀企业家,形成青岛制造的品牌;正是有郝建秀、许振超等一批大国工匠,支撑青岛制造品牌再创辉煌。

  回顾青岛制造业发展历程,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企业家能够在青岛安心地创新创业,首先是有适合企业家成长的人文环境。这些年来,我们下力气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尽好亲商、安商、富商之责,不遗余力为企业家服务,让他们放开手脚、安心“唱戏”、尽展所能。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要靠人才。这既包括企业家人才、高端研发人才,也包括精湛的工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一是“引”,我们实施“英才211计划”,引进2000名高端人才、1万名紧缺重点人才、100万名支撑人才。青岛“十二五”初期人才总量120万人,到“十二五”末已达160万人。二是“育”,靠自身培养,这需要把城市教育体系构建好,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链。三是“用”。青岛注重发挥政策等优势,借鉴国内外人才激励的政策、办法,尽最大可能给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瞭望》:对鼓励企业树立危机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了哪些考虑和安排?

  李群: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青岛自然环境非常好,康有为先生给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誉。“红瓦绿树综合症”是青岛老书记俞正声同志提出来的。今天个别领导干部,在“红瓦绿树综合症”方面有了新的“症候”,比如自满自足“症候”、自说自话的“症候”等。为了消除这个“症候”,我们开展了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活动。青岛要同国内一流城市比、同世界先进城市比,各行业都要去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重新认识定位自己。同时,我们对领导干部既坚持严格要求,又建立容错机制,及时澄清一些错误、模糊观点,目前全市领导干部整体精神状态好,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很高。

  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动力。青岛制造业也要有危机意识,既要看到成绩和希望,增强必胜的信心,更要看到问题和隐患,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克服困难、补齐短板。我想,只要始终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和驱动力,青岛的企业、青岛这座城市一定会继续前行、创造新辉煌。□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李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