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密码注册 登录

投稿请发至邮箱:news@swcjw.com.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专访

70后的投资人创业 做90后内容平台 专访唔哩CEO钱奕

时间:2016-12-14 22:38    来源:金融界  

  WeMedia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自媒体年会”已于12月3日召开,资讯平台唔哩获得了WeMedia 2016移动风云榜“年度资讯平台”的荣誉。号称为90后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资讯App的唔哩,针对的是更加细分的面向年轻群体的内容分发市场。

  今年1月正式创建的唔哩,在3月底上线了1.0版本App。

  打开唔哩app不难发现,唔哩筛选并提供了年轻人喜欢和关注的内容,如二次元、星座等内容和短视频等表现形态就与9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关注热点十分吻合。

  同时,还涵盖军事、科技等内容,但切入点也都具有娱乐性。邀约入驻的自媒体品牌也是在微博等处多受年轻人拥护的,如英国那些事儿等。

  此外,app中一些体验细节也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比如在互动讨论的版块,用户根据话题留言发表的见解也会变成弹幕出现在屏幕中。还有预言帝版块,通过一些话题让用户趣味押宝。

  唔哩团队希望切入更多年轻人喜欢的领域,最终能打造成一款与用户有情感联系的产品。

  “年轻用户关注的点是丰富,勇于尝试新”这是年轻用户本身的特性,而年轻人是流动的群体,现在是90后,未来是00后、10后,属于年轻人的丰富有趣的关注点也会随之变化。

  对此,唔哩创始人钱奕表示“唔哩将一直保持年轻有趣的产品调性,所以也会不断升级迭代”。

  截止11月,唔哩完成数次迭代更新,产品升级至2.9版本。某种程度上,唔哩选择年轻人做受众的方向也可能来源于团队领导者自身“变”的属性。

  这个聚焦时下年轻人内容服务的创业团队有一百多名员工,其中近80%是90后,而创始人钱奕是位70后。

  担任唔哩CEO的同时,钱奕也是华映资本的合伙人,从投资人到创业者,并不是他事业中唯一一次转变,更早之前,他还曾做过时政记者、影视制作等工作。

  在求变的过程中,钱奕坦言的确会失去“在某个领域成为大师”的专注深耕的机会,但他强调自己绝没有“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自己一直有明确的定位,在各个领域有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希望掌握不同的技能,拓展格局。

  他不断转变做新的事情,目前进行唔哩的创业,他说“创业是试错的过程,不要害怕试错,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在专访中,钱奕表示自己也有创业者普遍存在的焦虑,但自己更多保持积极的心态。他对焦虑的回答有些轻描淡写,似乎能给人带来对未来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可能来自于钱奕“懂”创业者的焦虑,也“懂”投资者的衡量角度,在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下的“演说方式”。

  而从个人角度看,一个有清晰的事业路径规划或者能主动选择挑战的人,应该也有一颗跨越年龄的积极的心和一副可以随时披挂上阵的铠甲吧。

  以下是唔哩CEO钱奕专访实录:

  Bianews:唔哩年初上线,很快完成了天使轮投资,是如何想到关注年轻人这个群体开发这个app?并且吸引到传统媒体的投资的呢?

  钱奕:我认为在中国创业的壁垒不大,中国的创业公司中没有永远的领先者。一个行业的领先者会有3到6个月领先的周期,往往在市场上出现好产品后,通常会出现很多追随者,这意味着在中国没有一个纯粹的蓝海,基本上都是红海。

  在红海的市场里竞争一定要做新兴人群。唔哩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品牌认知度低,面向年轻用户,竞争难度会较小。因为年轻用户充满可能性,品牌认知差异不大,接受度大。

  另外,年轻人勇于尝试新的,活跃度高,关注的点丰富、有趣,也正是我们想做的内容。

  对于媒体机构的投资方来说,不光看产品方向,还看技术。我们是技术型的公司,强调挖掘积累大数据、技术开发。投资方缺乏这方面的团队,可以通过投资挖掘好团队,收获好想法和参考方式。创业的成功,说到底是团队成功的。

  Bianews:如果在这些创业的行业里面没有人可以一直领先,那现在一些所谓的独角兽公司为什么会存在呢?

  钱奕:这样的情况在于他一直能保持6个月左右的领先。在整个竞争态势当中,如果能一直保持领跑者的状态,那将来会成为独角兽。但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在这个行业里面要成为领导者、先驱,但不能成为先烈。

  创业本身是马拉松,很多的产品开始跑在前面,却竞争不过模仿者,可能因为在过程中,领导力、学习力或团队执行力等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要求,被追赶者超过。

  但很多创业者具备这个能力,能让自己在6个月一直跑在前面,甚至能再跑快一点,最后终点还是他。

  我们不能只看一轮两轮融资情况,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原来的业务可能会遇到瓶颈,这时就要求创业者的格局观要更大,学习、创新、领导能力等要非常强,才不会失去方向。而独角兽创业公司的领导者可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Bianews:如您所说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唔哩面向的是年轻人,年轻人是一个流动群体,今年是90后,明年是00后,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唔哩的受众也是一个流动的群体?还存在用户粘性吗?

  钱奕:我们的产品是面对新生群体,可能一部分90后会沉淀下来,将来新增用户会变成00后为主,这不妨碍我们产品的调性。因为我们也是个性化的,提供给每个群体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他们来说不冲突。

  用户粘度是存在的,且对任何产品都很重要。提高用户的留存和粘度本质上还要依托产品,唔哩是个媒体产品,一方面要有功能,另一方面要有优质的内容,功能和内容相辅相成,通过这两个结合去吸引到一些优质的用户。

  资讯内容不断产生,唔哩会是一个始终定位在年轻人这一代的产品,这是产品调性。00后95后90后是我们的用户群,我们的调性强调好玩有趣,我们要用这样的调性去吸引用户群。

  Bianews:唔哩如何跟上年轻人流动的节奏?获取“有趣”和“年轻”的这种大数据,保持有趣的调性?

  钱奕:我们团队会经常关注微信、微博的一些与年轻人关注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热点。

  例如在文化现象方面,比如二次元动漫的可能更受年轻人群喜欢。在生活方式方面,比如90后大学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他的生活状态可能要买车、出去消费、看电影或者娱乐吃饭,我相信都是他们喜欢关注的内容。

  但要做到好玩有趣,我们选的内容一定不只是简单的陈述事情,要让用户觉得有独特的视角在观察事件。

  所以我们以人工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编辑,机器大致追踪热点、获取新闻性的事件,人工价值判断,挖掘和报道里面有趣的点。将来也会引入人工智能神经算法,加大机器比例。

  Bianews:说到提供优质内容,唔哩还邀请了一些自媒体品牌入驻。而这些自媒体品牌在自己的公众号或其他平台可能已经有基地和相应受众,他在其他平台也会发布原创作品后,对唔哩平台的流量会不会造成影响?

  钱奕:我们现在有五六百个自媒体品牌,未来还要进一步扩大这个入驻群体。

  关于流量,第一中国网民多,第二,公众号多,有的不一定能订阅得到,很多公众号粉丝只有一两百万,这个数字没法覆盖中国7到8个亿的移动互联网人群。所以我们的用户跟微博、微信公众号用户交错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比例不会那么高。

  我觉得自媒体人愿意把内容交给我们来分发,最主要的是希望让优秀的内容能够更多地接触到一个故事,对他们的品牌推广也有作用。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自媒体人能够入驻我们平台。

  Bianews:唔哩现在提供了一个平台给自媒体,那未来会不会有更多自己的原创的内容?或者招募一些原创内容作者加入?

  钱奕:我觉得新旧资讯的生产和资讯的创作一定是去中心化的,过去都是大编辑部自己做,但社会化网络健全后,在当下社交媒体成熟的阶段肯定是去中心的,以自媒体人为主形成一个聚合平台来合作,这样的模式是最科学的。

  在这样的一个聚合平台上,我们现在对自媒体品牌进行筛选、过滤,靠编辑完成推荐,让用户产生主动订阅的行为。

  Bianews:唔哩目前也有一个短视频模块。在短视频方向上也会有发展吗?未来唔哩的短视频模块跟其他专门做短视频的媒体有什么区别吗?

  钱奕:对,短视频也是我们将来要做的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我们会比较谨慎,有选择的来做。

  因为第一,目前短视频的重复度很高,各种平台上真正优秀的短视频的量少。第二,短视频的投入对于创业公司的要求是很高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还是选择是偏精品、优质的方向,有选择的放在平台而不是全部放进来,因为全量内容不是我们现阶段可以承接或承受的。

  Bianews:电商方面会发力吗?唔哩App上目前也有一些天猫商城的入口。变现形式是怎样的?另外,唔哩未来在广告推广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钱奕:没有准备要做电商,我们只是让用户的一些积分能够去兑换一些奖品,这不是我们接下来主要做的。

  本质上我们觉得内容转化为电商要慎重。因为我们是一家媒体公司,短期内不太会涉及到复杂的供应链,而电商核心点之一就是供应链,这不是我们现阶段用来变现的方式,未来有可能去探索。

  我们预想现阶段变现方式主要依靠广告,现在还没做,年后会试下,做广告肯定会有收入,但会影响用户体验。我觉得我们产品的主要样子还没有完全定下来,需要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一点,把流量更大一点,产品更成熟一些,再考虑变现。

  广告形式上可能会跟广告主结合,做有创意的广告。不仅是简单的tvc宣传片或是图文广告之类,希望能结合唔哩app的特点和未来,比如h5的新特性,能做有创意的,有传播力影响力的广告,这个才更有价值。

  Bianews:就是把广告也做成一种内容?

  钱奕:对,原生广告也一定是我们将来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Bianews:对于唔哩获得第三届中国自媒体年会年度资讯平台的荣誉,有什么感受想讲吗?

  钱奕:我认为现在的自媒体一定会成为中国媒体力量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同时也会成为一支真正不可或缺的内容力量。接下来自媒体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蓬勃。

  现在很多自媒体人通过组建公司等慢慢组织化,运营运作也开始有很多的收入。我相信接下来自媒体人或者自媒体机构,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内容。

  Bianews:那您会不会觉得现在自媒体已经发展到有就可能自媒体这个词不能概括,因为您也说有公司有团队,会不会觉得自媒体在一定意义上跟之前不同,已经改变了?您预期自媒体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钱奕:其实要看怎么去对应,在国外,自媒体的英文名就叫wemedia。无疑这个词可以是当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一群人,那一群人通过某种形式组织起来宣传的内容也是自媒体的一部分。这是本质上的自媒体。

  但可能自媒体不会像传统的资讯生产机构那么庞大。自媒体的生产机构相对会相对小一些,这不妨碍自媒体人机构化。另外,自媒体人将来做的内容可能向小而垂直的方向发展,自己专注的方面会比较细分。

  在自媒体未来的发展中,制作形式也会变化,比如说从图文到视频。现在大家都是图文的表现形式,视频的竞争门槛会高一些,用户接受视频的程度也会高一些,视频会是下一个重点的自媒体生产内容的方向。

  Bianews:您也是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有对内容创业公司的投资经验,现在与年轻团队一起进行唔哩这种内容平台的创业,在不同阶段的工作之间有一些联系和相异的部分吗?转变有带来生活的变化吗?

  钱奕:联系绝对有,创业前仅作为投资人时,我就一直在研究内容传播方向,相对了解这个领域。

  但不同之处可能是知和行的关系、思考和实践的关系,作为投资人去了解的信息跟判断的事情或者方向,与作为一个创业者实际做是不太一样的。

  作为投资者时只考虑逻辑,逻辑正确就行,会觉得事情好像相对简单,也相对会带一些客观的视角,同时在接地气方面要弱一些。

  但作为创业者要直接接触市场,在创业的过程中,逻辑正确的事情不代表一定做得成功,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自己在做时会带更主观的想法,必须要更接地气才行。

  生活中倒没太大变化,目前在与团队交流的过程中,存在如何去用90后创新想法的同时去弥补经验不足的问题,也是对我们团队的压力。这有时会导致执行过程中出问题,只能创始人多花心思。

  Bianews:您之前做时政记者,然后做投资人,现在又创业,好像是在不断在“求变”,那在这个“求变”的过程中,您会不会觉得损失掉了一些“专”?

  钱奕:我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垂直在一个方向,可以做的很深,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如果不断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会丢掉原来的技能或支持。

  作为个人来说,我首先给自己的定位是要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其次,希望能掌握不同领域的技能、知识,最重要的是拓展自己的格局。

  我过去做影视,投动画片、电视剧等,拿到全国行业内各种大奖,做影视制作、特效时,成为Adobe讲师,也出过书。不是在不同领域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行了就赶紧换,绝对不是。我只是想对我来说,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其他的发展可能性。

  现在来跳入创业这个大坑。创业往往是九死一生,但我希望最后能做下去,或做一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儿,这个就很有价值。

  Bianews:您曾经表示打造出来这些内容一定要跟受众群有一个情感关联?如何理解?

  钱奕:我认为好的产品和好的品牌到最后一定是跟用户有情感关联的,这样的产品和品牌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现在大家觉得苹果是创新的象征,在这种认识下,会忽略参数倾向于购买。如果产品落入性能和参数上的竞争,品牌的价值就还没显现出来,或是情感的联系还不够强烈。

  情感的联系强烈就像死忠粉丝对一个明星的喜爱和拥护,没有实质性联系,都是通过情感。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最终也能是成为这样的产品。同时我一直强调,我们做内容,要输出合理的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建立情感的桥梁。

  作为开发者创业者来说,还要看你的产品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是媒体产品,必须有情感,但如果是功能性产品的话,就不一定是情感了,是找到用户的兴奋点。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已经从痛点转移到了兴奋点。

  移动互联网兴起时,安排不健全、功能欠缺,需要找到用户的痛点去解决,这样就能获得用户、市场和影响力。

  但现在用户痛点已经被绝大多数方案解决掉了,要找的是能不能比别人更好,或比之前的创业者想的更深、更细、更透,从情感或者从用户最深层的需求的角度抓住这个点,这个点叫兴奋点。

  Bianews:现在的创业者可能普遍有会焦虑的情况,那您会有吗?怎么缓解?

  钱奕:当然有,焦虑是正常的,对于我而言,焦虑的是市场的竞争千变万化、残酷无情。虽然对我们来说,方向是明确的,但必须要带领团队去打胜仗。所有创业者每天都面临各种问题需要解决。我也一样,我觉得必须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我最近常跟团队说,第一,在创业过程中不可能不出错,要树立正确的心态。第二,一定要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去弥补,这最重要。创业是个试错的过程,不出错的概率是零,但不能有大的错误。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有很多企业可能真的两三年就已经很大,但可能是个案,不是常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必定有缓慢的过程。要有合适的心态去面对,在这个过程中做到积小胜为大胜,先做好战术的才能做好战略的。

  Bianews:这个焦虑如果就放在您的创业中,具体一点就是它会体现在哪里?比如是对于流量或者对于融资还是其他?

  钱奕: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我知道所有的创业者焦虑的永远只有两件事情,缺人缺钱。第一,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或者有没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人的问题。

  跟人有关的往往也跟钱有关,合适的人需要合适的钱,能不能用合适的钱留住合适的人,同时用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产品和到达合适的市场。

  所以成功的创业公司到最后团队的管理一定非常优秀,或者说在一个阶段内是没有任何大问题的。所有成长非常快的创业公司,都抓住了人这个核心问题。

█请返回商务财经网新闻首页>>>>>

标签:专访唔哩CEO钱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