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0 19:44 来源:新浪科技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及CEO王晓峰 新浪科技摄
新浪科技李根 发自亚布力 到了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现场,摩拜单车依然是热议话题。在平日,大众用户讨论这些单车项目的车的不同,媒体热衷于分析行业未来的走向,而企业家们则乐于好奇这个看似忽然火爆的领域背后的生意本质。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及CEO王晓峰告诉新浪科技,虽然被问到的问题都是之前关于商业逻辑、盈利模式、业务数据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企业家会给出看法和建议,而且对整个事情,他们在社会价值和生意本质上的思考对自己有启发。
实际上,从现场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在感叹摩拜单车所处领域的忽然火爆,认为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背后偶然性因素居多。但红杉资本沈南鹏、高瓴资本张磊,金山江创投丁健等人除外,因为他们是摩拜投资方。
还有一个人知道火爆背后并非偶然,并且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这个人就是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他透露在摩拜内部有非常清晰的月度计划、年度计划,而且这些计划背后都是联合专业数据分析机构得出的数据基础。
他还表示资本层面的热闹也在一开始就已经预料到,因为这个事情的本质在于创新价值:首先这是一个中国原创的项目,全球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成型经验;其次这个项目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除了上述两点,摩拜认为在软硬件方面的特点能够帮助自身走得更加长远。
于是在亚布力,围绕共享单车的火热,围绕短期预期、长期规划,围绕国际化时机和条件,围绕自行车行业的革命,以及业态竞争和打车之争的同与不同,王晓峰都谈到了摩拜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摩拜CEO在采访前主动表示不希望过多谈论同行和竞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口水仗,但在新浪科技问及“富士康投资的意义”时,他给出了可能会关系到竞争终局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被问最多的是商业逻辑和生意本质
新浪科技:这一次来参加论坛大家也是提到了很多摩拜的事情,你被问的问题最多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王晓峰:我们在做的这个事情背后的商业逻辑、能不能赚钱、现在有多少的业务数据、将来会怎么发展啊,就是大家比较常见的这些。
新浪科技:相当于之前别人好奇的也是这些企业家好奇的?
王晓峰:对。
新浪科技:你第一次来这个论坛,这一次有没有谁的演讲或者哪个论坛的哪个环节对你是印象比较深刻?
王晓峰:我觉得其实非常多,平时因为我们算是个初创企业,很多这些江湖大佬原来都是在网上或者出版物上看到,这次比如说,我们第一个青年论坛里边过来听张磊总过来讲他四个观点,特别让人印象深刻,跟我们自己做的事情非常类似。Neo(沈南鹏)过来讲的那两个趋势,不知道你昨晚听了没有。还有今天张树新总组织的这个小论坛,李国庆总在这边过来谈原来那一代的,包括跟田溯宁总过来谈这个。其实收获非常多,我觉得更多的能让我理解商业的本质,你在做这件事情是干吗的,怎么样能够真正的把它想好了、把它给做好了,不是贪图一时的热闹,这其实挺重要的。
新浪科技:跟你之前理解的不一样吗?
王晓峰: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商业的本质和你在做的这个事情的目的。因为互联网本身虽然发展了20多年,其实还是个非常浮躁的行业,大家想的都是快,想的都是一时的,至少我看到,一时的热闹,跟传统行业不大一样。但其实你回过头来看,互联网怎么发展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业务、还是一个生意,你还是得回到最基本的这些基本面上来。
比如说你做的这个事情是不真正有意义,是不是能够获得用户的喜好和支持,然后从一个商业角度过来看,它是不是一个有现金流的,是不是可以盈利的,最后这个公司是不是能够去发展下去的,还是说只是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的热闹,我觉得这些相对来讲年纪比较长一点的企业家们,他们很多对本质上的理解还是对我非常有启发,而且坚定了一些我们过去这一两年来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些观点,就是你能知道说原来这些是大家都认同的一些道理,这个挺重要的。
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现在的火爆
新浪科技:你刚开始投放的第一批车或者是你们刚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有想过说这么热闹或者发展这么快,有想过这种状态吗?
王晓峰:我们想过。
新浪科技:当时就有预料到?
王晓峰:我们想过。我举两个小例子,如果你看回到我们真正的在实验室里面研发出来车,我们让它能够运行,真正的去在面市,其实是2015年12月7日,但是我们第一批上你看不到摩拜的Logo,如果你真正的看到看2015年12月7日—2016年的4月22日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谁做的,那个时候你去看mobike.com的网站,你发现它上面放的是汽车,就是大家其实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其实有意的把这些事情给低调的处理。
如果你看回到我们在4月22日的产品上市的发布会,你发现我们请到的媒体都是上海徐汇有线电视台而不是新浪科技,这说明说我们当时希望要的说在上海希望我们的用户或者上海市民使用我们的产品,而不是去要一些吸引投资人或者吸引科技圈的人过来注意的,你从这一系列的,或者你看我们制造专利的申请,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思考,然后才推出来的,我们知道这个事情一旦你把它推出来之后,它一定会变得很热闹,所以从4月22日,4、5、6、7月我们一直在低调的上海去耕耘,直到我们觉得说我们把第一个产生的模式,因为你没法抄,在国外没有一个模式你可以借鉴或者可以去验证,至少自己通过时间去验证这个事情行不行,所以我们花了另外的4个月的时间,4月22日,5月、6月、7月,包括8月的上半月,我们一直在上海去求证,那个时候基本上看不到我们在媒体上的声音。所以我们知道说,如果你第一个城市做不起来,你第二个、第三个城市就是空中楼阁,真正的大家开始过来关注还是在去年8月16日我们进北京之后。
新浪科技:有没有想到说在资本层面会变得这么热闹,有这么多人去追捧你们,这个之前有想过吗?
王晓峰:有过这个预期,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事情本身,像刚才我们聊过的这几个特点。第一,这是一个中国原创的项目,这一点可以把摩拜这个创业企业和其他99%的企业区分开来。第二,它是一个有社会属性的,跟民生相关的,这个和你去在一个城市里面服务的几千、几万个用户这个事情不大一样,所以这个就把我们和另外的99%的企业区分开来,创业企业。第三,像我刚才讲的说,我们自己的软硬件的优势,使得我们有机会从至少在将来,有这个可能性去中国走出去,能够有机会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这个也不是每一个创业企业所具备的特点,可能另外的99%是我只想中国市场做大,我只想过来做,这么多的特点不同,其实我们自己心里面是非常坚信这个事。不是说现在就谈过去都有预见性,而是说我们现在离所谓的成功其实还很远,但是我们几乎走的每一步都是我们自己在去考虑好的。
我再举一个小例子就是说,你说我国际化你不信,不过可以例证的是,2015年全世界域名交易的前100强里,按照交易金额排名,里边有我们购买的mobike.com,为什么叫mobike.com不叫摩拜的拼音呢?是因为你只要过来看外国人,他非常容易理解什么叫mobike,一看就知道mobil bike。
为什么在2015年1月27日我们成立的公司,2015年2月份就开始花了,天使投资没多少钱,你可以看到金额6万多美金吧,我们花了一大笔钱过来买一个域名,买域名一般应该是成名之后或者要成名才买的,我们为什么很早就做这个事情,其实就是我们相信mobike.com这个事情比mobai.com.cn要更适合中国和国外。另外,我们新加坡的公司,去年8月份就注册了,但我们现在还没有产品开始提供服务,所以其实每一步我们都想的比较清楚。
我们当时去年年中的时候去拿祥峰投资的钱,就是因为他有新加坡的背景可以让我们干这个事。我们在上一轮的时候请携程投资我们,因为他最近收购了Skyscanner天巡,这是欧洲非常大的一个旅游网站。然后华住帮我们忙是因为在欧洲拥有雅高酒店集团及相关资源,这些东西带来的帮助非常大。所有的事情,相对来讲我们想的会比较多那么几步,所以这样的话日后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其实你就会比较顺畅,而不是说很着急的临时抱佛脚,这也是挺重要的。
达到成功的预期标准是什么?
新浪科技:当时你们预计的会想到说摩拜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算是你们预期当中差不多成功了?
王晓峰:其实我有非常清楚的年度计划、月度计划,这些都是数字的基础,现在看起来基本上所有的数字都超过了当时我们计划的那个预期,但是再一个量级的范围之内。
新浪科技:到什么一个程度,比如说城市覆盖的范围还是什么量级?
王晓峰:现在很难去讲说基础奠定了或者是所谓的成功了,因为如果真正来看我们在做的事的话,我想标准或许是:真正地让这个城市的人们清晰的感受到交通没那么堵了,我们是不是在每个城市都有数以十万计、数以百万计,每天骑摩拜单车来适合的场景下完成短途出行,这个可能要比单纯的说实现了多少的利润、完成多少的订单更重要。
当初希望做这件事,首先想的是说它的社会意义在哪儿,然后才是盈利,我们把社会意义放的稍微高一点,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追逐企业的盈利性,但真正能够让我们每天开心的是,这个城市能够因为我们,使得一些原本去使用四轮汽车的人开始在某些场合下用我们来替代,因此减少了四轮汽车的使用,因此减少了对道路的占用,因此让大家觉得道路通畅。这个逻辑其实特别简单,这个道路放上一辆车就10平方米,你用自行车替代之后就省下9平方米,越多的替代就会越通畅,这也是我们希望实现的。
国际化很复杂,但从第一天就在考虑
新浪科技:城市的投放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和优先级?
王晓峰:这方面我现在其实很难谈太多,可能一段时间之后会好一点,我们在进每个城市之前都会有非常清晰的工具帮助我们分析它的优先级在哪儿,我想这是基于数据的决策,然后给每个城市打个分,我们有个和专业数据分析机构一起去做的项目,我们把中国的我们想进入的城市,以及其他国家想去的城市都做个分类,像欧洲城市早期的调研是贝塔斯曼请帮忙的,我们在C轮的时候贝塔斯曼投我们,他们在欧洲和德国影响很大。这个现在说有些早,我们还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科学的工具在帮助我们做这个规划,而不是说喜欢这个城市就上。
新浪科技:刚刚谈到中国企业全球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IPO后才去考虑的事情,但摩拜创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你觉得背后的大环境是什么?
王晓峰:首先,互联网拉平了很多区域的鸿沟,他使得你去服务多个区域、多个国家的用户的可能性提高了。回到我们在做的这个事情的本质,尽管不同的国家,人的语言、服色、种族、货币、地域、城市都不一样,但是大家对于短途出行有方便工具这个事情的渴望是一样的,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跟Airbnb和Uber其实是一个道理,如果人家有这个需求,我们又希望能够致力于帮不仅中国,可能是所有的城市去多少缓解一些交通拥堵问题,多少改善空气质量,自然而然就会考虑这个事情。
其实国际化没那么容易,你看有些冒失的我们的跟风者已经知道了一些小麻烦。举个例子,你真的是把机械锁有漏洞的密码锁去投放到国外,真的被某个小孩给捅开了,产生的风险其实挺严重的,跟国内还不一样。所以我们自己想的会比较周密一些,因为在公共交通里,安全一定是第一要务。
坦白来讲,我们现在还不想特别谈太多的国际化,因为没做出来你老说就变得没意思了,但这个事情在规划中,不会像单纯的软件企业那么快,因为你需做很多事情,比如你这个锁有没有经过目的地国家的认证?你的车有没有认证?是不是满足当地法规对于头盔的需求?是不是能满足当地法规对于夜灯的需求?如果没有怎么办?因为没有头盔、没有夜灯明显是你理亏,这个你怎么弄都是输,你真的出了交通意外怎么办,保险是怎么样来处理的,不是说野蛮生长就可以。
新浪科技:不是只是放一个车在那里那么简单。
王晓峰:放车很容易,但是背后的事情都不简单。
共享单车和打车软件有本质不同
新浪科技:外界很容易把你们现在所处的竞争市场与之前打车市场联系到一起,你认为二者不同在哪些地方?
王晓峰:我觉得其实很大的不同。今天稍微谈了一点IOT(物联网)的事情,物联网这个词肯定不是新词,但是谈了有几年了吧,比如随便我们就能举出来几个比较知名的物联网的应用,比如台灯通过手机控制,冰箱可以去计算它的库存然后自动下单,但是所有的这些其实还在非常非常早的阶段,我们自己都没去主打IOT的概念,但你想想说这是不是一个物联网?我的每辆车都是联网设备,现在有了这样超过百万辆的设备,这个事情就变得有点意思。
所以我们CTO他自己有一个观点,我觉得这方面他或许可以讲更多。他说原来都是有人的联网,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但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个事情其实更像,他叫做POT,什么意思?如果mobike是一个连接平台或中间桥梁的话,我们这边是一个用户,是个人,他拿着个手机,桥梁的另外一端是一个物,就是两轮交通工具,这个物上面有一个智能的设备。
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桥梁可以成功地让人跟物之间可以去连接去沟通,他说“你”在哪儿,就可以知道这个车在哪儿,他走过去说“打开”,你就打开了,“关上”关上,“计费”计费,“服务下个人”服务下个人。
所以我们算是比较早的大规模的以百万这个量级,现在能够让人跟物实现了沟通,你说这个事情算不算一个特别典型的物联网?甚至刚才我说的POT的应用。
有了这个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可以在这个事情上去做非常多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上来挖掘更多。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跟打车完全不一样,打车是人跟人的联系,这边是一个用户拿着一个手机,手机有一个App,这边是个司机坐在一个物里边、坐在这个车里边他拿着个手机,两个人过来通过这个说,你在哪儿?我在这儿,计算费用,拉我到目的地,中间有这么一个平台。
新浪科技:除非到无人车的时候,你们和滴滴Uber就一样了?
王晓峰:你把无人车想成四轮交通工具,把我们想成两轮交通工具,所以这是我们和打车软件,和我们其他的跟风者很不同的地方。
这些要素可能决定竞争结局
新浪科技:上一次也拿了富士康的投资,富士康生产的单车会跟我们现在有哪些不同?
王晓峰:这是一个挺有趣的话题,我想有这么几点。第一,我们在看这个事情的时候,或者一定要谈到竞争的话,其实有这么几个关键要素能够帮助决定谁最后能够胜出,或者谁最后能够赢得用户的喜欢。
第一,谁的资金量、资金使用量更大,俨然我们目前拥有着这个行当里面第2名到后面第20名可以动用的资金的总和还多。
第二,你是不是拥有足够多的车和锁。你能制造出来5千辆和制造出来5万辆、50万辆、500万辆完全不同,所以富士康具有着在供应链方面强大的能力。
刚才我说的一个词,我们其实没有把自己定义为自行车,自行车本质是两轮交通工具。那两轮交通工具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摩拜自己来造,我可以让自行车帮我造,我可以让汽车厂商帮我造,我也可以让富士康帮我制造。
所以我们现在比如说经典版的锻造件,80几厘米长的这个部件,自行车厂没有一个造出来——过去没造过,这个设备没有模具,这个是汽车行业供应商帮我们干的。
所以当我去把自己限制在自行车的时候就很窄,但你把它定义为两轮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人帮忙你来制造,所以富士康是在供应链方面、生产制造方面会帮我们非常多的忙。
新浪科技:自行车厂现在正被你们逼得转型,以前2C面对消费者,现在可能要2B成为供应商了,这会改变一直以来的自行车业态吗?未来是不是个人拥有自行车的观念会被改变?
王晓峰:据说北京现在有1200万辆个人的自行车,但问题是北京是不是需要这么多自行车?一辆车的周转如此之低,我简单过来寄存一下,如果1200万辆自行车,一个占用1平方米的话,其实占用了北京1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如果我们能够说让自行车的周转率提高,用更少的车来服务更多人的出行,其实没必要有辆自行车。你假定帮北京去减少100万辆民用自行车,你省下100万平方米土地,这个土地可能是你家的楼道,可能是你房间中的1平方米,也可能是道路公共面积的1平方米或者小区停车场停车架的1平方米,如果整体下能省下100万平方米可以干很多事情,所以这个是特别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所以在我看来,将来很可能个人拥有的自行车,他如果是为了休闲或者是去玩车或者山地的话可以有,但是作为短途出行工具的自行车,个人拥有的意义就不大了,价格如此便宜,使用起来如此方便。
新浪科技:随用随停。
王晓峰:对。我们其实特别高兴,才做了不到300天,已经服务了2亿人次,这个还是挺让我们欣喜的。
新浪科技:有想过这么快吗?
王晓峰:比我们预料的会快一些,但在一个期望的量级之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