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03 21:55 来源:光明网
[提要] 裴柯斯:水电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占全球总发电量16%以上,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80%,是技术最成熟、成本效益最高的可再生能源。裴柯斯:阿尔斯通将致力于向全球市场推出集中国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高质量水电产品。
——专访阿尔斯通执行副总裁兼可再生能源业务总裁裴柯斯
裴柯斯
作为全球水电解决方案的提供者,阿尔斯通拥有全球水电装机市场25%以上的份额。在中国,阿尔斯通目前已签署总装机容量为43吉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合同,其中约28吉瓦已经投入商业运行,包括三峡工程、阿海水电站、峡江水电站、宝泉/惠州/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等项目。
“水电的竞争力更多是体现在能效而非价格上。我们认为,决定水电市场竞争力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的可靠性以及高品质的服务。”日前,阿尔斯通执行副总裁兼可再生能源业务总裁裴柯斯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能源报:阿尔斯通作为全球水电行业的创新领导者,如何看待中国水电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市场地位?
裴柯斯:水电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占全球总发电量16%以上,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80%,是技术最成熟、成本效益最高的可再生能源。水电的兆瓦时电力成本价格最低,并且不受燃料涨价影响;水电可被大规模存储,用于优化风电和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使用,其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水电市场,其市场地位至关重要。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市场,预计未来20年全球水电市场容量增长的半壁江山在中国。
其次,中国市场对于水电设备技术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阿尔斯通为向家坝水电站设计制造的4台800兆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这是在客户的要求下完成的,阿尔斯通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和中国天津的研发中心都为此不遗余力。
再次,中国是阿尔斯通全球最大的出口基地。在这里我们建立了天津制造基地,也是阿尔斯通全球效率最高的生产基地,不仅仅面向中国国内市场,也面向其他国家市场。
另外, 30年来,阿尔斯通水电在中国取得了很多成绩,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深入的合作关系。
中国能源报:阿尔斯通水电业务未来在中国的战略是什么?近期有哪些计划?
裴柯斯:阿尔斯通将致力于向全球市场推出集中国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高质量水电产品。
阿尔斯通每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超过7亿欧元。针对天津的全球技术中心,我们将进一步进行试验台等试验设备升级,提升产品研发和创新的竞争力。作为制造基地,天津也将服务于阿尔斯通可再生能源领域其他业务的发展,例如,近期天津工厂正在生产阿尔斯通风电设备产品。此外,我们最近与南方电网公司合作的琼中抽水蓄能项目,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中国市场抽水蓄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能源报:阿尔斯通在中国参与水电建设的过程,也推动了中国水电业的技术进步。近年来,中国本土水电企业与阿尔斯通的产品和技术差距逐渐缩小。阿尔斯通是否有危机感,如何保持产品竞争力?
裴柯斯:第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供货商的合作,加强供应链管理,在质量和时间控制上进一步提高要求,提高中国供应商的竞争力,从而保证阿尔斯通水电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水电的竞争力更多是体现在能效而非价格上。我们认为,阿尔斯通的水轮机产品以能效取胜而非价格。阿尔斯通天津和其他全球技术中心对于水电产业和水电技术研发有着深入的理解。
中国能源报:阿尔斯通在水电领域拥有超过百年的经验,拥有全球超过25%的水电装机容量。阿尔斯通在中国水电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是什么?
裴柯斯:近年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是20%—30%。我们认为在中国也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
中国能源报:中国近期核准了多个抽水蓄能项目,未来抽水蓄能将步入快速发展期。阿尔斯通的抽水蓄能产品代表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战略中,抽水蓄能是否会是阿尔斯通在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裴柯斯:抽水蓄能水电技术是当今能源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储能系统。从技术角度来看,是目前应对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最有效、最灵活的解决方案。
迄今为止,全球已投入运营的抽水蓄能总装机容量达1.27亿千瓦。近10年来,阿尔斯通已成功执行了15个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亚洲共建设11个,其中8个建于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市场,其发展步伐可望加快。
阿尔斯通研发的新一代(变速)抽水蓄能系统还具有更灵活、快速响应、可调整电力消耗、效率更高等优势。中国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发展,需要更加灵活、效率更高的调峰装置,阿尔斯通的变速抽水蓄能装置目前已经有一套在中国建设,该装置可以在发电模式和抽水模式下调节电力,进一步提高电站的生产灵活性。(方笑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务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 |
商务财经网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联系我们|法律义务|意见反馈|版权声明
商务财经网Copyright©《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2